近日,一场以‘科技引领渔业转型升级’为主题的研讨会在福建南平市成功举办,吸引了约400名来自政府、科研院所、企业及渔业从业者的代表齐聚一堂。本次会议聚焦于推动渔业现代化,通过发布一系列创新成果,为传统渔业注入科技活力,助力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在新技术发布环节,与会专家展示了多项前沿技术,包括智能水质监测系统、水下机器人养殖管理方案以及基于物联网的鱼群行为分析平台。这些技术能够实时监测养殖环境,优化饲料投放和病害预警,显著提高养殖效率和安全性。其中,一项名为‘渔光互补’的集成系统尤为引人注目,它结合了太阳能发电与水产养殖,实现了空间资源的循环利用,预计可提升单位面积产值20%以上。
新模式方面,会议介绍了‘合作社+科技’的联合运营模式,鼓励小规模渔业从业者通过合作社形式整合资源,引入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进行生产规划。还推出了‘渔旅融合’示范项目,将渔业与乡村旅游结合,打造生态观光体验区,拓展了渔业的附加值。这些模式已在南平部分地区试点,数据显示,参与者的平均收入增长达15%,同时带动了就业机会。
新装备展示环节则呈现了多款高效设备,如自动化投饵机、智能网箱和远程控制捕捞装置。这些装备采用节能环保设计,减少了人力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。一款新型网箱配备了传感器和AI算法,能够自动调节水流和氧气水平,确保鱼类健康生长,已在实际应用中降低死亡率10%。
南平作为福建省重要的渔业基地,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战略,吸引了众多科技人才投身渔业创新。本次会议不仅是一次成果展示,更是一个交流平台,与会者就政策支持、技术推广和市场应用进行了深入讨论。未来,南平计划加大科技投入,推动渔业向智能化、绿色化转型,预计到2025年,将培育超过100家科技型渔业企业。
通过这次盛会,南平展现了科技在渔业转型升级中的核心作用,新技术、新模式与新装备的发布,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。400名参与者的热情参与,预示着渔业将迎来更智能、更可持续的未来。